團霧是受局部地區微氣候環境的影響,在數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圍內出現的霧氣更“濃”、能見度更低的霧。高速公路上團霧的出現,往往伴隨著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究其原因,以下四個特性的疊加效應,使團霧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原因:
其一,團霧本身的特性使其在高速公路上突發。團霧本身與周圍大范圍的大氣環境并不是很匹配,它不僅能在大霧天氣中現身,就是在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在局部區域內出現。
其二,人類視覺的明暗適應特性妨礙團霧應對。明適應是指人們從暗處走到明處,人的視覺感受一般情況下一分鐘可以完全恢復;而暗適應就是由明到暗,這個過程要比明適應慢許多,一般情況下15分鐘恢復一半,40分鐘后才能完全恢復。正是由于人類視覺的明暗適應特性,使得駕駛人在由明朗的路段一下進入團霧路段時,眼睛不能及時適應,視力得不到及時恢復,造成交通事故多發。
其三,人類的運動知覺特性低估進入團霧的車速。駕駛人在駕駛車輛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根據先前的車速來估計當前車速,這樣減速時駕駛人就會低估車速,而加速時就會高估車速。正是由于人類的這一知覺特性,當駕駛人駕駛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由明朗的路段駛入團霧路段時,雖然本能地采取制動措施以降低車速,但往往會產生知覺錯覺,低估進入團霧路段的車速。這就非常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其四,人類的反應特性使團霧路段反應時間延長。當車輛駛入霧區后,四周一片白茫茫,降低了車輛給駕駛人的刺激強度,增大了辨別難度,駕駛人很難從周圍的環境中把車輛辨別出來,也就是使駕駛人的反應時間變長,從而影響車輛的及時制動,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增。
應對:
由于團霧的突發性、局地性等特征,準確預報難度極大。那么,面對團霧我們應該怎么辦?
從發生的時段看,團霧普遍發生在夜間至清晨,由此導致的多車相撞事故主要集中在6時至9時。駕車出行前要考慮天氣情況,注意沿途天氣預報。
一般來講,當低層水汽條件比較好的時候,團霧比較容易出現,尤其是雨后一到兩天,如果天氣晴好就比較容易出現。同時,行經團霧多發路段需加倍注意,如遇突發團霧,應保持鎮定,不要慌亂。應減速行駛,能見度小于200米時,車速不超過每小時60公里;能見度小于100米時,車速不超過每小時40公里;能見度小于50米時,車速不超過每小時20公里。務必避免急剎車,不要就地停車,以免發生追尾事故。
發生團霧時要迅速打開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后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通過路面標線及前車尾燈引導視線,行駛中不要急打方向、隨意變更車道。
可間歇使用喇叭輔助,示意車輛位置;遇有出口或服務區,要立即駛離高速公路,或駛入服務區等待團霧消散。
如果前方發生交通事故無法行駛,應將車輛??吭谧钣覀溶嚨溃_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后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車內人員迅速撤到護欄外側安全地帶,切記不要在車內等待,同時打電話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