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響天氣催化劑分為成冰劑、致冷劑和吸濕劑三類。
成冰劑主要用于-6℃-20℃的冷云催化作業。碘化銀(AgI)因其晶體結構與冰晶相似,制造冰晶的效能高,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種成冰劑。碘化銀通過燃燒或爆炸在空氣中形成極多、極細的碘化銀粒子,1克碘化銀能產生1000個以上的冰核。
致冷劑用于0℃-6℃的對流云或層狀云催化作業,主要有干冰、液氮、丙烷等。干冰即是固體二氧化碳,它的升華溫度是-78.5℃,在增溫時直接由固態升華為氣態,1克干冰能產生幾百億個冰晶。液氮的沸點為-195.8℃,丙烷的沸點為-80℃,其作用與干冰類似。
吸濕劑用于0℃以上的暖云催化作業,如氯化鈉(食鹽)、氯化鈣、硝酸銨、尿素等,1克食鹽能催化幾千萬個雨滴胚胎。
從成分來看,作為致冷劑的干冰、液氮和作為除濕劑的食鹽、尿素等,它們原本就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質,自然十分安全。
這三種催化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只要用上1克,就能催化出一千至幾百億不等的冰核或雨滴胚胎、冰晶,因此每次作業只需要少量就能高效完成任務。以大家比較關注的碘化銀為例,長期監測數據顯示,飛機增雨作業和火箭作業的使用量均非常小,作業區域水體和土壤中積累的銀離子濃度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濃度。所以,正確使用人影催化劑不會造成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