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百科>氣象>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寒害
熱門搜索: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寒害

2025-03-24·239 瀏覽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寒害

定義

寒害主要指熱帶、亞熱帶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間溫度不低于0℃時,因氣溫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機能障礙,導致減產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

簡介

寒害多發生在我國華南地區,該地區冬季常遭受冷空氣影響,造成強烈降溫,對香蕉、荔枝、龍眼、甘蔗、橡膠等華南主要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危害嚴重。熱帶作物遭低溫侵襲而受的損害。主要發生于冬季。一般最低氣溫在10℃左右即已輕微受害,4~5℃左右將嚴重受害。不同作物受害癥狀不同,橡膠樹受害后頂芽葉片嫩梢焦枯,樹枝或樹干爆皮流膠、干枯,根部死亡;椰子則出現葉枯、果凋甚至全株死亡。熱帶作物寒害可因天氣特點分為輻射型與平流型兩類。前者是寒潮冷鋒過境后,在冷高壓控制下的晴朗、靜風夜晚因輻射降溫而造成;后者是由于冷平流強且持續時間長、氣溫低、風速大而造成,一般持續10~20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下,橡膠樹會大量死亡。

防御對策

防御冬季寒害主要是采用趨利避害,避、抗、防相結合的措施。

“避”,就是根據蔬菜不同生育期抗御寒害能力的不同特點,通過調整蔬菜栽培季節,錯開寒害發生高峰期和蔬菜對寒害的敏感期。喜溫蔬菜選擇背風向陽的平地或山坡地種植,避免在向風背陽的山谷、洼地或山頂種植。

“抗”,就是選育抗寒力強的品種。據有關研究報道,在相同的寒害脅迫下,耐寒能力強的蔬菜品種與同類型、同熟期不耐寒的蔬菜品種相比,減產幅度可減少30%以上。因此,在栽培技術上要著眼于提高蔬菜本身的抗寒能力。有關研究表明,植株對寒害的耐寒性,決定于受寒害前植株內碳水化合物數量、呼吸基質的消耗速度和蛋白質水鮮程度。因此在寒害發生前應通過水肥調控等措施促進蔬菜生長,增加植株的“物質儲備”。充足的氮素基肥可促進蔬菜早生快發,增加干物質積累,高鉀水平有利于壯稈和增加細胞中糖分積累,提高蔬菜的寒性。此外,磷、硅、鈣肥等對提高抗寒性也有顯著效果。寒害過后,一旦植株恢復生機,應及時松土,降草和片施速效氮肥,并輔以磷鉀肥;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和蔬菜長勢長相,選擇合適的農藥和劑量進行防治。

“防”,主要有以下方法:(1)灌水法:在預計可能出現霜凍前一天灌水。以保護地面熱量,提高近地層空氣溫度和濕度。有條件的可在霜凍出現前夕噴水,因為水溫比氣溫高(初霜時期氣溫0℃時,水溫一般約15℃左右),水在作物上遇冷凝結會釋放熱量,減緩植體內降溫,防霜凍效果較好。(2)覆蓋法:用稻草、薄膜等覆蓋作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氣襲擊,又能減少地面熱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表層氣溫1-3℃。(3)施肥法:在霜凍來臨前3-4天,在田間施廄肥、堆肥和草木灰等,既能提高土溫,又能增加團粒結構,提高地力。(4)風障法:霜凍來臨前,在作物田間地面設置風障,阻擋寒風侵襲,減輕寒害。(5)熏煙法:能產生大量煙蒂本身也有一定的熱量放出,使近地面空氣提高1-2℃。但此法會污染大氣,但適于在有價值的種苗田間短時使用。


www.在线播放